正值“七一”建党节,重温了一些伟人先烈建党建国的英勇事迹,也学习了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中的小故事,比如说: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,周总理穿百衲睡衣,朱老总踏补丁布鞋,邓小平喝绿豆稀饭等等,看完这些小故事,感慨颇深,正是由于这些老一辈领导人艰苦奋斗,才会有我们幸福的今天。
这让我想起了我们青银的厚德文化,里面有一条节约理念:勤俭于心,节约于行。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近些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传统美德越来越不重视,甚至有些淡忘。物质的极大丰富麻痹了我们的神经,我们的节约意识越来越淡薄,经济的快速飞涨让我们眼花缭乱,以至于我们铺张浪费,不知节俭。而且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,经济的快速发展,我们这一代人不得不面临环境的问题,我们赖与生存的环境、水资源、空气,每一项都处于急需治理的状态。保护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有人说,环境的治理还是要靠政府,我们个人起不到什么作用。没错,许多事情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,但是,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,绿色家园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种植。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,可众人的力量就会无比强大。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重大,我们不仅要节水节电,更要节能环保。
我们要发扬我们的传统美德,把“勤俭于心、节约于行”落实到实处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。比如,在日常生活中,买菜时,少用塑料袋,尽量用环保袋或者菜篮子;用过的电池,不要随手一扔,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,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,丢到水里,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,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;在刷牙或者洗脸间隙,记得关掉水龙头;如果可以坐公交就不要开车,如果需要开车时要减速行驶,这样耗油量小,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;在工作中,节约用纸,需要打印的文件事先仔细检查,没有错误再打印,对于一些内部流通的的文书,提倡双面复印,提倡无纸化办公;节约用电,白天工作时间,办公室不开灯,尽量使用自然光源,在计算机、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长时间不用的情况下,尽可能关闭电源。我们能做的有很多,就在于我们有没有用心去做。
我想,只要我们坚持就会成为习惯,如果每个人都拥有这些小习惯,那么对于我们的社会就是最大的贡献。摒弃那些无所谓、不在乎的心理,因为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,我们呼吸靠它、我们喝水靠它、我们想要看到蓝天白云也靠它,我们的身心健康更靠它。所以,让我们积极地去面对它,重塑生活方式,把这些小习惯贯彻到我们的点滴生活里,植入在我们心里,努力做一名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合格公民。 |